侨味十足!东艺宫灯点亮世界舞台!
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元宵节素有观灯的习俗,一盏盏江门东艺宫灯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祝愿,也承载着故乡对海外游子的殷切祝福。
元宵前夕,在蓬江区堤东路一家古色古香的门店内,李仰东正精心打理着一盏盏宫灯。
一批批精美别致的宫灯正准备发往美国华人商会,将成为元宵佳节对侨胞们最深情的问候。
江门东艺宫灯省级非遗传承人李仰东是一名美籍华人,他深知宫灯对海外华侨华人的意义。
“一盏盏东艺宫灯,凝结着华侨华人爱国思乡的情怀,更是他们与祖国的情感纽带。”
李仰东坚定地说,作为非遗传承人,他有责任将宫灯技艺延续下去,为江门宫灯市场化、产业化奉献力量,让更多人了解宫灯文化。
独具特色的“侨”味宫灯
宫灯源于汉、兴于明清,以装饰为主、照明为辅,最初专用于宫廷,彰显着皇家气派。
江门宫灯,可追溯到南宋时期。
李仰东介绍,江门宫灯随南宋末代朝廷流入江门一带。宋元崖门海战后,南宋宫廷艺人、御师将宫灯制作技艺在江门传承发扬。自此,宫灯流入江门寻常百姓家,成为春节、元宵、中秋等佳节必备之物。东艺宫灯则因东方艺术而得名,在2012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2007年,李仰东从纽约刚回到江门时,东艺宫灯的知名度还不高,难以打开市场,经营陷入困局。此前,李仰东一直在纽约时代广场为游客画素描、彩虹画,并积极推广中国传统文化,生活惬意。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后,他坚定地从前辈手里接过宫灯文化传承的“接力棒”。
“小时候的梦想是当画家,经营东艺宫灯虽然没赚到钱,但它的存在,让我觉得更加有意义。”
已坚守制作宫灯15年的李仰东告诉记者,传承中华文化、侨乡文化,是他的梦。
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,江门的东艺宫灯逐渐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“侨”味宫灯。在店里展示的宫灯中,记者看到,有不少具有侨乡风土民情的景和物,如江门墟顶街、开平碉楼、甜水萝卜、杜阮凉瓜、新会柑……既精美又接地气。“把侨乡的特色融入宫灯设计中,会引起更多人的共鸣,也能更好地推广侨乡文化。”李仰东说。
“江门非遗文化除了有非遗味道外,还有浓厚的‘侨’味,东艺宫灯就是最好的典范。”
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蔡晓敏认为,作为美籍华人,李仰东为了这项非遗文化苦心经营,在江门生产东艺宫灯,再将宫灯出口到全世界,架起了华侨与祖国沟通的平台,成了以“侨”架桥的载体。
寄托华侨爱国思乡情愫
东艺宫灯不仅承载了浓厚的中华文化,也传承着海外华侨华人爱国思乡的情愫。
在海外许多华人场所,东艺宫灯是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。“尤其是逢年过节,宫灯便成了华人圈的‘顶流’。”李仰东说,东艺宫灯不仅有祈福许愿之意,更寄托着华侨对祖国、对亲人的思念,并成为“侨二代”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。
随着中外文化、商贸交流日益紧密,传统中式风格的东艺宫灯愈发受到外国人的喜爱,也成为许多中外友谊的见证物。
“海外华人还会将宫灯上的中文祝福语翻译成外文,和其他族裔一同分享中国年俗。”
这些年,李仰东经常带着东艺宫灯参加世界各地的展会。2019年深圳文博会上,波兰驻广州总领事亚当特地来到东艺宫灯深圳文博会展位,向东艺宫灯参加在波兰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彩灯节表达感谢。
产业化之路任重道远
然而,在海外颇具名气的东艺宫灯,在江门的市场并不乐观。
李仰东向记者介绍,他们每年大约可以生产3万多盏宫灯,70%以上都是出口到欧美、东南亚等海外地区,国内订单则多以景区、高档酒店等为主。
与四川自贡、河北藁城等地的宫灯产业相比,江门宫灯规模相对较小、产业链短,创新度仍有待提高。
“东艺宫灯在国内的社会认受性并不高,市场需求量也相对不足,产业化发展尚不成熟。”蔡晓敏坦言。
“要真正做到产业化,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。”面对现状,李仰东表示,目前,宫灯的生产仍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,产业化之路任重道远。
宫灯结构繁杂,其中木雕、绘画等工艺对材料和工艺师要求高,耗时长,成品率也不高。尤其是在定制化宫灯方面,他们还面临着成本控制等难题。李仰东一边向记者展示水墨工笔画贴片,一边介绍说:“传统宫灯上的绘画都是在玻璃背面手绘的,需要色彩一层层叠加上去,一旦失误便要重新绘制。”
为了让东艺宫灯更能融入市场,近些年李仰东在材质上进行了一些创新,如引进塑胶材料,实现机器成批生产,降低生产成本,但国内市场效果仍然不佳。
“下一步,我们计划打造东艺宫灯文化产品、旅游产品,往‘小型化’发展,提高产品附加值。”李仰东说。
让宫灯走向年轻人
2月11日召开的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指出,要实施对外传播工程,讲好中国故事、湾区故事、广东故事。作为广东非遗代表,东艺宫灯是讲好中国故事、湾区故事、广东故事的重要载体。
如何使既有“侨”味、年味,又具人情味的东艺宫灯更好地走向市场?
记者了解到,自贡宫灯以自贡灯会形式传承宫灯文化,连续举办了半个世纪,成为一张耀眼的名片。河北石家庄藁城宫灯则延伸拓展产业链,由过去的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的宫灯、彩灯、八角灯、球形灯、瓜形灯、大型艺术灯、塑纸灯、日韩灯等18个系列200多个品种,给了消费者更大的选择空间。
蔡晓敏建议,东艺宫灯既要讲好江门宫灯故事,又要创新宫灯的样式,让老百姓愿意为创意和文化买单。同时,江门还应在灯元素上多做文章,集合东艺宫灯、新会鱼灯、江海生恭鲤鱼灯、泮村灯会等特色非遗文化,或联合其他城市宫灯,举办系列品牌活动,增强人民群众对宫灯的认受性。
江门是中国侨都,海外华侨素来有回乡祭祖过节的习俗。“我们希望江门宫灯能和中国历法相结合,形成江门特色的宫灯文化。同时,开发宫灯系列的旅游纪念品,让来江门游玩的游客了解东艺宫灯,还能带走伴手礼。加强与港澳教育部门合作,让港澳青年常来江门游学,了解大湾区的非遗传统文化。”李仰东说。
文化繁荣发展关键靠人才。李仰东希望,未来能够依托五邑大学、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人才资源,与高校深入合作,创新设计出更多符合大众喜爱的网红产品,赋予传统宫灯新的元素,开发出像冬奥会“冰墩墩”一样的网红产品,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宫灯。
(来源:蓬江发布)
相关附件: